二、说目标1。学13识字,学7写字,认识2个新部首。2.带着感情正确流利地读课文,能把长句读好,熟悉,上课达标。3.在端午让学生感受到吃饭的氛围粽子,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,激发爱国情怀。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读和写,练习朗读课文。教学的难点是通过朗读让学生培养和学习传统文化,激发爱国情怀。

4、《阳新的 粽子》说明文550字

江南水乡大多有五月端阳等节日的习惯粽子。那么粽子是什么时候盛行的呢?据唐代李的《子》,引用地方志说:“仲夏,端午烹粟。”《论风》是晋代将军写的。可见,端午制作粽子的习惯至少在汉末魏晋时期就已流行。到了唐代,粽子已经成为常见的节日食品。唐玄宗的“四季花竞巧,九子争新奇”,可以略见一二。粽子就包装材料而言,主要有竹叶、桐叶、荷叶三种,有的地方还有芦苇叶。

粽子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起源的?这是没有确切记录的。据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“粽子今以五月初五为节,或说是祭祀屈原投江喂龙。”也就是说,战国楚襄王流放著名爱国诗人屈原,因屈原要求变法而被排挤。公元前278年秦灭楚,屈原投汨罗江而死。人们怕鱼虾吃他的身体,就把糯米放在竹筒里做成最早的粽子粽子,扔到河里喂鱼虾。

5、小学一年级下册 语文端午粽教案

作为一名无私的人民教师,使用教案是可能的,通过教案的编写,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、必要的调整。应该怎么写教案?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教案语文端午节的范文(选文5篇)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节粽子教案1教学目标:1。认识13个新单词,写出7个新单词。认识两个部首“李”和“糜”。

3.了解中国传统节日,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。教学重点:认识13个新单词,写出7个新单词。认识两个部首“李”和“糜”。教学难点:1。好好读长句。2.了解中国传统节日,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。教学过程:一、激发兴趣,猜成1、猜:同学们,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,想猜一猜吗?仔细听:三角形的第四层藏在珍珠里;想吃珍珠肉,脱衣服。

6、三角 粽子和四角 粽子象征什么?四角 粽子的具体做法是什么?

三角形粽子象征吉祥,四边形粽子也象征好运;取两片粽子叶叠放在一起,卷成圆锥形,放入糯米,将上面的叶子对折,用手掐掉叶子的两边,将叶子的尖端折向一边,最后用绳子将粽子系牢。粽子之所以做成三角形,是因为古代对动物的崇拜。三角形象征着牛,是对牛角的模仿。牛角是古代人祭祀的神器,其意义在于赋予粽子祭祀的功能。

 2/3   首页 上一页 1 2 3 下一页 尾页

文章TAG:粽子  包装  设计  端午节  语文  粽子包装设计介绍语文  
下一篇